腰椎椎管狭窄症常见于中年人以上者,男多于女,患者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疼痛性质为酸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方等处。当站立和行走时,出现腰腿痛或麻木无力,疼痛和跛行逐渐加重,甚至不能继续行走,休息后症状好转,骑自行车无妨碍。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尿急或排尿困难。
常规开放手术由于对脊柱的结构以及对椎旁肌肉破坏较大,所以术后容易引起脊柱的失稳,术后往往需要1-3个月的恢复期。常规开放手术的切口一般为10-15cm,有时甚至更长,而且加上缝线反应,往往瘢痕很大,愈合后就像一个大蜈蚣,严重影响美观。而微创手术则首先通过椎间孔镜辅助下行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再行经皮螺钉内固定,切口一般为1-2cm,对脊柱结构和椎旁肌肉软组织破坏小,还可采用整形美容缝合方法,术后瘢痕小,并且病人术后恢复快。
于先生饱受腰椎管狭窄疼痛多年,曾辗转多家医院住院治疗,效果都不甚理想,近日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威海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高区利民医院骨科就诊,医生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压迫了脊柱神经引起的疼痛和不适。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他对手术的畏惧心理,医疗团队专家经过反复论证经与患者沟通后,最终决定通过椎间孔镜辅助下行腰锥管狭窄减压与融合手术,该手术在威海地区尚属首例,经过术前周密计划,丛海波教授带领骨科医疗团队,于2020年11月22日为患者实施手术,3个小时后手术圆满完成,于先生神经压迫完全解除,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地行走。
脊柱内镜技术优势
脊柱内镜技术是将细杆状内镜经椎间孔放置于突出的椎间盘部位,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出的髓核、受压的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工具经工作通道摘除突出髓核组织、绞除部分增生的上关节突骨质、切除部分增厚的黄韧带,扩大狭窄的神经根管,从而直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持续灌洗消炎,运用射频电极修补纤维环,消融神经致敏组织,阻断环状(窦椎)神经分支,解除患者软组织的疼痛。目前百分之六十左右的脊柱疾病均可以通过脊柱内镜技术解决,手术医师可以通过内镜系统辅助在直视下进行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腰椎脓肿病灶清除等手术治疗。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患者大多术后第二天可下地活动。
相对于传统手术,脊柱内镜有以下优点:
1、价格低:脊柱内镜手术多数无需内固定及融合器等装置,所以手术总体费用较低。
2、切口小:仅需1-2CM的切口,对于软组织无损伤,创伤小。
3、微创伤:不切除或仅切除少量骨质,对于患者脊柱结构影小。
4、出血少:相对于开放手术,出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动,开放手术患者需2周后。
丛海波
主任医师
骨科学科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威海市医疗卫生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协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卫生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齐鲁名医,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杰出学科带头人等。
近4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精于四肢(指)离断再植、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复杂四肢骨折与关节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及疾病的治疗、髋膝关节置换,创新开展骨科数字化技术研究,特别是3D打印技术、AR技术及医学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