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cù)中,俗称“中风”。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500万人罹患卒中,其中500万人死亡,500万人落下残疾。据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报道,脑卒中死亡数占我国因病死亡总数的22.8%,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虽然大多数卒中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中,但年轻人也是有可能发生卒中的。卒中的症状遍布全身,具体出现什么症状,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
除却脑血管畸形、颈动脉狭窄、代谢综合征等其他疾病因素,以及生活不良习惯(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肥胖)影响。心脏相关的许多疾病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心源性脑卒中占缺血性卒中的20%,尤其是房颤首次发生卒中的风险为5%,其他因素还包括急性心梗、血栓形成、人工瓣膜、卵圆孔未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1. 高血压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注意:家庭血压测量值≥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的风险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上升。
2. 高血脂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规定:
TC≥6.22mmol/L(240mg/dl)或LDL-C≥4.14mmol/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当TG≥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HDL≤1.04mmo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血脂异常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或高危患者的脑卒中风险。
3. 瓣膜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主要累及二尖瓣,其中二尖瓣狭窄卒中发病率比较高。其他如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二尖瓣丝状物和主动脉瓣病变也有导致心源性栓塞的可能性。
4. 房颤
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即可诊断。
房颤引起血液滞留在左心耳,而左心耳是一个盲端,滞留的血液逐渐形成血栓,从左心耳脱落,进入动脉系统,滞留在大脑的血管中,即可引起卒中。所以房颤患者中风风险比普通人高出5倍,是房颤病人第三大死因。我国,房颤发病率0.8%。
5. 缺乏运动
以每周运动≥3次、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30分钟或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反之,则为缺乏运动。
缺乏体育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 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规律的有氧运动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风险。
6. 肥胖或超重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对于普通成人的BMI数值:
过轻:低于18.5
正常:18.5-24.99
过重:25-28
肥胖:28-32
非常肥胖, 高于32
但由于每个人脂肪及肌肉占比不同,此数值存在误差,仅做参考。
7. 吸烟及酗酒
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以上者为吸烟者,而吸烟者在调查时已不在吸烟者,并坚持6个月以上可称为戒烟。
酗酒:经常饮酒超出适量饮酒或一般社交性饮酒的标准,一次喝5瓶或5瓶以上啤酒,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 或高于0.08。
请牢记FAST识别法!
F-Face(脸):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能否做微笑表情?
A-Arms(胳膊):是否出现肢体软弱无力?两只胳膊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语):是否出现言语不清?
T-Time(时间):如果你察觉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抓紧时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120。
健康饮食、经常锻练和不使用烟草制品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1.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长期熬夜等,烟草制品和二手烟草烟雾有很大危害,在停止使用烟草制品后脑卒中的风险显著下降。
2.控制体重,锻炼身体。每天至少30分钟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心血管健康。
3.控制血压、血糖。定期检查并了解相关健康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并加以控制。如指标偏高,请及时就诊并遵医嘱治疗。
4.低盐低脂饮食。在饮食中选择足量的水果和蔬菜、未加工的谷物、瘦肉、鱼和豆类,并限制盐、糖和脂肪的摄入。
5.如患有动脉硬化、房颤等的患者,请及时就诊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