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 | 一位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真实经历
发布时间:2021-11-01 浏览次数:次
46岁的孙先生这个周末过得有点糟心,去趟洗手间时不小心滑倒,左脚跟腱断裂了。随即被朋友送到威海高区利民医院,经过诊断,孙先生被确诊为陈旧性跟腱断裂损伤,必须尽快进行跟腱断裂缝合手术。
如果是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长,对肌体组织有二次损伤,术后并发症多。经过丛海波显微微创治疗团队黄健医生的诊断 ,判定他符合“跟腱断裂通道微创吻合术”条件,手术切口2公分,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修复。
孙先生的陈旧伤是怎么造成的呢?据他回忆:几个月前,有一段时间没运动的他和朋友们打了场篮球,由于提前没做好热身接上场了,一个急停发力弹跳时,感觉脚后跟像是被人踢了一下,当时就不敢动了。后来坐场上缓一会儿,感觉好多了,也就没太当回事。

跟腱断裂是由于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因素引起的损伤,一般是因为运动过程中突然发力引起的,踝关节背伸状态下,小腿三头肌强烈迅速收缩,会使跟腱张力急剧增大,导致跟腱断裂;少数跟腱断裂是由于直接暴力损害,锐器或钝器直接作用于跟腱,使跟腱断裂。跟腱断裂大多数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最佳。
运动伤害: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能被肌肉拉伤或拉断,主要为自发性跟腱断裂,有些人平时生活处于相对静态,而仅在周末或间断性参加高强度体育活动,在活动前不注意热身运动,或者常年处于低强度长时间体育活动的人,比如经常长跑锻炼的人群(跑龄超过10年),此二类人群是发生跟腱断裂的高危人群。在春秋季节,参加户外运动如爬山等运动人数增加,在活动中易发生跟腱断裂。
间接暴力:除直接暴力导致的跟腱断裂外,间接暴力也会导致跟腱断裂,当踝关节处在过伸位时,小腿三头肌突然发力会引起跟腱断裂。当踝关节在背伸20°~30°发力跖屈时,跟骨结节到踝的轴心半径大,跟腱处于极度紧张状态,此时突然用力踏跳,已紧张的跟腱需要承担超过自身重力几倍的力,跟腱极易发生断裂。
直接暴力:主要指外伤性跟腱断裂,由于原位外伤直接导致开放性跟腱断裂,如车祸损伤,或者在劳动作业中锐器直接砍伤或砸伤跟腱韧带,会引起跟腱的直接伤害甚至跟腱断裂。
其他因素:跟腱附着点以上2-6厘米处,血液供应较差,肌腱营养不良,因而该处常易发生断裂。
反复的应力与严重的腱周围炎,类固醇药物多次局封,均有可能增加跟腱断裂的风险。
随年龄增长,跟腱弹性强度下降,断裂的风险也会增加。
痛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动脉硬化、既往跟腱损伤或病变、局部感染等也会引发跟腱断裂。
1.运动员或舞蹈演员,长期跑步者,此类人群常年处于长时间体育活动,易出现跟腱断裂。
2.久坐不动却间断性进行高强度运动者,例如旅游等,此类人群活动前不注意热身运动,当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能被肌肉拉伤或拉断。
1.肥胖者运动时下肢负重大,运动时不协调,增加韧带断裂风险。
2.局部或全身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跟腱等组织,造成断裂。
3.激素使用过多会导致肥胖、骨质疏松,增加跟腱断裂的风险。
4.30-50岁年龄段人群发生跟腱断裂的几率较高。
5.性别因素也会产生影响,如跟腱断裂的人群中男性患者占绝对比例。
6.户外运动增加也会使跟腱断裂的发病率增高。
闭合性跟腱断裂:伤时局部多有被踩踏或打击感和响声,随即疼痛、提踵乏力,皮下淤血,步行困难。跟腱断裂处出现塌陷,近侧断端处可摸到隆起的肌腹。
慢性陈旧性跟腱断裂:脚踝部疼痛、肿胀,小腿无力,踝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不可站立,甚至不能行走。
新发闭合性跟腱断裂:跟腱断裂时往往可闻及响声,受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淤血、跖屈力减弱,即出现绷脚尖症状,可扪及跟腱连续性中断或者直接断裂,跟腱部位可出现不连续凹陷。
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韧带轻度损伤患者,小腿石膏保持踝关节跖屈位固定6~8周,最初采用过膝关节的长腿支具,将膝关节限制于屈曲状态,而踝关节限制于跖屈状态,以最大程度降低跟腱张力。4周后将膝关节以上部分石膏锯断,更换为短腿石膏。根据韧带恢复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可逐渐恢复韧带结构和完整功能,开始行走,此法适合于损伤不严重且身体营养状态良好的年轻患者。
1.对于新发的开放性或完全性的跟腱断裂,应早期施行手术缝合。保守治疗往往因跟腱断端间瘢痕组织较多而失去其坚韧性,再断裂率较高,或跟腱因相对延长而使跖屈力量减弱。
2.对于陈旧性损伤,因有腓肠肌萎缩、短缩及无力,踝关节不能自动跖屈,常需做跟腱修补,而不应勉强作端对端吻合,以免因跟腱短缩而发生足下垂畸形。手术可用近侧肌腱延长,或用阔筋膜修补缺损处。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于膝屈曲位和踝跖屈位4~6周,石膏拆除后,根据韧带愈合情况,也应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