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大手拉小手”来形容孩子与家长其乐融融的场面。然而,如果不小心,“大手拉小手”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便是小儿骨科常见的—桡骨头半脱位。什么是桡骨头半脱位?它是如何发生的?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俗称“肘脱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发病率最高,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肘部损伤,通常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和尺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正常情况下,构成肘关节之一的肱桡关节被包在肘关节囊内,并且有韧带加强,桡骨环状韧带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发生桡骨头半脱位,是因为5岁以下小儿的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直径较小,而包绕桡骨颈的桡骨环状韧带又较年长儿松弛。所以当大人拉着孩子一只手臂上楼梯或者提着孩子手臂离地玩耍,或是脱衣服时用力过猛,都容易造成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这时孩子手臂不能上举,肘部活动受限、疼痛难忍、哭闹不止。
在患儿上肢受到牵拉后,患儿突然哭闹,肘部屈曲,活动受限。此时患儿拒绝使用患肢,不肯屈肘、举臂。拒绝他人触摸患肢,触动患肢时患儿哭叫疼痛。桡骨头处有压痛,但是没有明显的肿胀,而骨折处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如果宝宝发生肘部脱位,家长们不能擅自做主,跟着网上教程学习,自行矫正,除非有专业经验,否则可能会加重宝宝病情。正确的做法是:让其自然下垂患肢,保持在舒适固定的姿势,避免二次伤害。同时马上送医院找专业骨科医师,进行拍片检查及手法整复。
1.禁忌粗暴直接牵拉、提拽孩子肘关节以下部位,尤其是领着孩子上下楼梯、台阶时。2.大人和孩子嬉戏时,不要牵拉、提拽上肢。3.孩子不听话时,切忌牵拉、提拽上肢和孩子对抗。4.为孩子穿衣服时注意动作轻柔,尤其孩子上肢上举穿衣袖时,如果用力牵拉最容易脱位。
丛海波
主任医师
骨科学科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 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医疗卫生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协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卫生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齐鲁名医,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杰出学科带头人等。
近4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临床第一线,精于四肢(指)离断再植、大面积皮肤缺损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与重建、复杂四肢骨折与关节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损伤及疾病的治疗、髋膝关节置换,创新开展骨科数字化技术研究,特别是3D打印技术、AR技术及医学导航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技术空白。